“宫法官处处为咱当事人着想,这不,用微信帮俺调解案子,真是让俺省心省力又省钱。”一位刚刚办结交通事故案子的山东籍货车司机激动地说。正像这位司机所言,近两年来,天津市静海区法院民二庭宫会新法官,适应新形势下案件审理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实践微信办案这一新途径,取得明显成效。
【微信调解:成为提升案件办结率的助推器】
静海法院民事审判二庭负责全区境内的交通事故诉讼案。工作对象含本区交警支队所辖3个大队,同时还有3个高速大队,涉及常驻人口80多万人。
针对辖区覆盖面积广、人口多、业务量大的现状,民二庭宫会新法官转变办案思路,打破传统工作模式,把微信这一现代联络平台应用于案件审理过程。在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重要证据收集、保险公司组织机构代码和营业执照等提供方面,使用微信联系,缩短了案件办理时限。据宫法官介绍:过去审理一起交通事故诉讼案,最快也得两三个月,利用微信办理,一般10来天就能办结。2016年,全区交通事故结案1776件,其中利用微信调解结案500多件,占总数的28%,平均每起案件办结时限才10余天,较以往快了30多天,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微信沟通:找到司法便民的一把“金钥匙”】
过去,老百姓最怕打官司,一粘官司身心俱疲。
静海法院宫会新法官秉持“司法为民”工作理念,努力寻找“司法便民”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微信优势,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周到的司法服务。一是为当事人省钱。在当事人提交驾驶证、行车证、身份证等环节,可传送微信图片,使一些外地人省去了食宿等一天两、三百元的开销,同时也节省了证件复印等方面的费用。二是让当事人省心。采用微信方式联系,原告只需在立案时来一趟法院,免去了来回路途奔波,让当事人享受到了现代通信方式带来的快捷与实惠。
【微信结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调和剂”】
对于一些重大伤亡的交通事故案件,当事人双方大多积怨很深,见了面就会打架闹事,不仅不利于案件审结,也隐藏着很大的治安隐患。为解决这一矛盾,宫会新法官加大调解力度,积极使用微信办案,避免双方当事人及近亲属见面,从立案到结案,通过微信方式反复沟通协商,最终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就肇事方的过错达成谅解,实现事了案结。去年10月份,本区中旺镇农民张某驾驶电动三轮车和滨海新区于某驾驶的大货车发生碰撞,致使张某右下肢截肢,其家属扬言,只要看见肇事司机,就把腿打折了。宫会新法官为避免双方当事人及家属见面,运用微信多次沟通,着力做好受害方家属的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去年以来,宫会新法官利用微信办案方式,成功化解这类矛盾140余起,为事故受害人及其亲属追索赔偿款500余万元。为维护本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源头活水。